关于学生主体课堂教学的研究
分类: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16-08-25 18:57:42     

  课题主持人:陈华利  课题参与者:赵杏芳  谭志福


  摘  要   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宗旨,立足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对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角色转变,课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目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不断主动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育改革的方向正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这是国家和民族的幸事。然而新课程改革表面如火如荼,而实际上却有穿新鞋走老路的嫌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仍有很多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指导和研究。鉴于此,本文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全面大力推进学生主体课堂刻不容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剥夺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被动的学习中逐渐变成了考试机器。这显然不遵循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其结果将与最初的宗旨背道而驰。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成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勇于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成为有效的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真正具备强大的竞争实力。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的不仅是下一代对现有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更需要具有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生代,这就要求我们摈弃以往的只注重对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取而代之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真正使学生的能力从课堂开始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1、有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达到知行统一。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若不能主动打破旧程式,去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革需要,那么实现课堂教学中主体的转移,推行下去就会困难重重。这实际上也是目前我们开展学生主体课堂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也是制约我们在课改中不能坚定地走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首先要坚定改革信念,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做到知行统一;同时,我们教师应科学地向学生灌输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学生做好新教法、新学法的指导和培训,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去适应学生主体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使学生积极思维,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才会产生“爱学”和“乐学”。

  (1)利用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兴趣。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教师都应注重自身的形象,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修养、有魅力的教师,让学生喜欢和欣赏。学生在良好的情感的影响下自然会产生良好的情感反应,师生情感交融,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势必事半功倍。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在组织教学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好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的求知欲瞬间高涨,学生自然会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探索。

  (3)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每一学科都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若能很好地利用,将会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学生也会因为所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重视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将比较容易推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障。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是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真正发挥的重要条件。教学民主首先是创设课堂教学气氛的民主,创设辩论的课堂。在教师眼中,学生提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视为“愚蠢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有时思路清晰,有时乱成一团,教师需耐心倾听,否则学生很难继续往下说。完美的回答,值得表扬,有缺陷的回答,可以从再次提问中慢慢求得完善。讨论的问题,不求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加以肯定。

  实施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师生要实现角色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和教学结果的评判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由“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师生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研究,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树立问题意识,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中心内容。在考试指挥棒的压力下,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和体力都相当疲劳。他们不但缺少自主提出问题的时间,而且也渐渐丧失了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这样会怎样?树立问题意识,才能活学活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数是他们感兴趣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所发现的。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解决问题,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探究的方式有很多,如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辩论等等。如何保证探究的质量是学生主体课堂的核心和精华。在课堂上,往往存在探究时间不够用,“冷场”或“走过场”等现象,那么,怎样保证探究活动的开展,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第一,控制知识总量。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地备课,备教材,备学生。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探究的问题要突出重点、难点,不要过多。第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知识容量大,提高教学效率。第三,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要指导学生科学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掌握预习的技巧,注意关键词句。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可以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撰写小论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高效的学生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应多样化

  在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之初,很容易陷入教学模式的统一,这种局面看似改革进行得非常彻底,但实际上统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不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只要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应该提倡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课堂的核心理念是:给学生以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要是学生真正动起来了,是学生主动想要学了,教师可以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自己问、自己探讨,只是教师要围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中心来有效调控课堂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促进者、辅助者和协调者。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课堂应该是形式上不拘一格的,模式多样化的。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不同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有时需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可以以学生讲解为主,有时可以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进行分组交流展示,有时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探讨,有时可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循序渐进的提出问题,推进教学……

  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只有火把本身才能燃起燎原之火,教师只能是点燃火把的那个人。我们可以做引路人,可以当加油站,可是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在学习的征程上跋涉。那么就让我们做一个引路人,一个加油站吧,让孩子们自己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到知识的天空里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