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进以小组合作探究为基本模式的学生主体课堂,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成绩再上台阶。在这次教学改革中,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充分展示老师们的教研成果,并为老师们提供探讨交流的平台,教务处、教科室联合开展了“我与课堂教学改革”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体老师积极撰文总结自己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收到良好效果。校报从本期起,将陆续登载部分征文,以飨师生。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一种“课前学案导学,课中组员合作、小组竞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通过预习案自学预习,通过探究案进行课堂问题的预先探究,而课堂教学则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设计,通过小组竞争、评价激励学生活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 小组规模 激励机制 优化教师行为 先学后教 合作竞争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它促使小组成员间展开互助合作活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平等交流。这样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交流的机会,不仅可以促使更多的学生更深入地投入到课堂,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合作团队意识和健康良好的有序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是一种“课前学案导学,课中组员合作、小组竞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通过预习案自学预习,通过探究案进行课堂问题的预先探究,而课堂教学则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设计,通过小组竞争、评价激励学生活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断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效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这样的小组合作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课堂的效率,它强调个人在课下学习中的自觉性,又要求组员在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带动小组整体发展的合作学习模式。它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在组内交流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里,小组成员更敢于表达,其语言、思维和胆量得到训练,进而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小组之间在组内针对自己承担的问题进行自由交流探究讨论,又由老师指定的每一组同等成员展示小组成果,进行扮演和讲解,其他组员随时进行补充。而承担同等题目评价的小组则必须准备更加充分,进行质疑补充和点评。在这样的所有小组竞争,展示评价二组竞争之中,每位组员都摩拳擦掌不甘人后,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般采取量化评分制。把语文的各个学习步骤,细化成一张评分表,覆盖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覆盖上课答题演排、作业完成、背书默写等等环节。用量化评分交织成一张大网,从各个方面督促管理学生,用量化评分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氛围。这种量化评分机制既能体现个人的语文学科学习情况,也能反映出小组整体状况。最终的量化结果将与班级量化管理挂钩,成为学生日常量化的一部分。
我们对课标进行深入研究后,协同班主任,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进行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持续地有针对性小组培训,包括导学稿的预习、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展示、作业质量、小组评价、班级小组文化等。每个班的每个小组都给自己小组组名、口号、组训。有的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制作了组徽、制定了组训和切实可行的目标管理实施方案。小组目标实施管理方案在班级外墙展示出来,小组与小组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激励。
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程序: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明确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合作探究。评价与反思。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最后还要设计调查问卷表,对学生进行学情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分析调整教学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通过对这一年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如下成果:
1、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亦可以在与同学交流中得到启发或解决。学生更多地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弥补或完善自己思维漏洞的空间和时间。
2、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加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3、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4、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5、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扞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评价激励还存于浅层次,不够深入,效果不够明显;除了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外,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还不够;课堂很热闹,考试成绩却不尽人意,以成绩来衡量,还需要强化训练,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调查问卷的设计只涉及了学生,缺少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时间有限,效果还需在进一步实践中体现。希望能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